對于那些為了高昂流量費用苦苦掙扎的中小商家來說,這本就不是一個好的電商時代,而愈演愈烈的“二選一”難題則讓他們進一步淪為電商平臺競爭的炮灰。
有消息顯示在今年618電商大促結束后,七格格、裂帛、韓都衣舍、江南布衣、太平鳥、真維斯等多家國產知名服裝品牌官方旗艦店已從京東平臺上消失,而海瀾之家官方旗艦店也只剩下為數不多的男鞋。據騰訊科技不完全統(tǒng)計,在一個月內就有超過40家服飾品牌在京東撤店,理由大多為“戰(zhàn)略調整”或“業(yè)務調整”。
在撤店潮的背后,卻是京東對服飾品類的不斷加碼,京東集團董事長劉強東甚至宣稱,服裝服飾類目5年內將成為京東的第一大品類。按理而言,在傳統(tǒng)零售業(yè)不景氣,很多品牌商線下渠道增速趨緩乃至負增長的背景下,這些商家應該留在京東廣開門路。而商家在京東頻繁加大投入、補貼的情況下依然選擇撤出京東平臺,只能被理解為受到了“二選一”的威脅。
一家國內知名服飾品牌商劉云(化名)對騰訊科技表示:“不發(fā)郵件、不發(fā)微信,天貓的二選一不會給你留下證據,如果拒絕二選一的要求,你付錢購買的權限(如直通車)也不會直接關閉,但很多隱性福利將向其他品牌傾斜。”這個在服裝行業(yè)已經打拼多年的從業(yè)者感慨到:“在天貓的平臺上,頭部品牌下面的品牌最難以生存,也沒有成長空間。”
暫時活下去還是永久死去
今年9月底,國內知名服飾品牌寧波太平鳥發(fā)布公告稱已與天貓達成新零售戰(zhàn)略合作,合作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天貓承諾太平鳥在2020年實現線上線下營收雙過百億。以此模式投誠的還有號稱“國民男裝品牌”的海瀾之家,9月初 ,海瀾之家與天貓也達成類似戰(zhàn)略合作。
天貓得到的回報是,太平鳥、海瀾之家雙雙從京東撤出。
與此前公然和京東撕破臉皮的裂帛、七格格等品牌不同,此番撤店潮的服裝品牌大多選擇了和平分手。京東方面對外強調,最近并沒有出臺對服飾領域商家不利的規(guī)定,相反還不斷出臺優(yōu)惠政策,給予商家多方面扶持。而一位撤店品牌的相關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,此次從京東平臺撤店僅僅是因為公司的策略調整,而當騰訊科技向其追問,是否會考慮在未來回到京東時,該人士表示:“如果條件允許,或許會回到京東。”這個“條件允許”,該人士對騰訊科技暗示為“天貓允許”。
劉云則對騰訊科技表示:“今年天貓也一直在跟我們聯系,就是希望能夠做他的KA商家,條件就是在天貓幾個大活動期間,只能做天貓。”和上述幾家品牌不同,最終劉云選擇放棄成為天貓的KA商家,“618的時候,我們失去了原來一直有的位置,前面的都是那些簽約商家,但是我們的銷售額一直都是排在品類前五,流量則一直排在品類前三。”
“這很不公平。”這讓劉云覺得有一些憤怒,但他對騰訊科技表示,對一些同行的選擇其實也可以理解:“一些同行,包括我們自己,畢竟還有嚴苛的銷售任務擺在眼前,如果沒有天貓活動的支持,說不定這些品牌就會瀕臨崩潰。”
以韓都衣舍為例,根據其披露的2016年業(yè)績報告顯示,2016年公司營收為14.3億元,主要由天貓商城、唯品會、京東商城三家大平臺貢獻。但劉云依然選擇留在京東:“不可否認,京東服飾類增速飛快,而天貓的流量和去年比并未有明顯增加,或許和京東一起成長,是一個更好的選擇。”而針對那些離開的同行,劉云表示:“品牌之間不團結,最終就給了大平臺控制品牌的機會,當天貓更加強勢之后,吃虧的必然是行業(yè)本身。”
中游品牌的掙扎
在阿里巴巴十八周年慶祝晚會演講上,馬云直接了當給出了未來阿里巴巴的目標:超過英法,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。2017年5月2日,阿里巴巴市值超過3000億美元,隨后其股價不斷上升,目前已經超過4500億美元,和電商超級巨頭亞馬遜已經相去不遠。
在這樣高市值的背后,阿里巴巴早已成為中國第一大電商平臺。數據顯示,2016年,阿里在B2B平臺占比43%,較第二名的慧聰網高出35.5個百分點;網絡零售中天貓占比高達57.7%,份額超過第二名的京東一倍多;跨境電商方面,天貓和淘寶網合計占比42.7%,高出第二名的網易考拉海購(占比11.7%)31個百分點。而這幾個領域幾乎占據了中國電商的全部市場,這意味著,阿里在中國電商領域擁有很強的支配地位,幾乎無人能與之抗衡。
在阿里巴巴上市前后,更是掀起了瘋狂的投資浪潮,業(yè)務版圖迅速擴張,在傳統(tǒng)的電商業(yè)務以外,阿里巴巴對多個領域都有重大影響力,比如大數據、金融、物流、文娛、旅游、健康等。而在電商領域,阿里巴巴更是通過物流、支付、云計算等多個領域戰(zhàn)略布局,形成了流量閉環(huán)。在國際舞臺上,阿里巴巴近年來通過收購、投資等動作加快國際化步伐,與以亞馬遜為代表的全球化網絡平臺差距日益縮小,成為全球領域的超級平臺也只是時間問題。
隨著阿里巴巴規(guī)模的不斷膨脹,這個超級網絡平臺開始變得和以前不那么一樣,要求商家“二選一”、簽“獨家合作”、“數據壟斷”、“抄襲”等行為頻頻出現,這些行為不僅阻礙了中小企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、降低了中小企業(yè)活力,更是嚴重影響了整個行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2012年“雙11”之際,阿里發(fā)函表示:近年來各電子商務網站積極參與的促銷日“雙十一”,阿里巴巴集團于2011年就已經注冊成為商標,并于2012年審核通過。經阿里巴巴集團授權,天貓就“雙十一”商標享有專用權,希望各網站不要在廣告、活動中用到“雙十一”的字眼,以免承擔連帶法律責任。
這拉開了“二選一”的序幕,2013年6月,媒體報道天貓平臺要求商家進行“二選一”抉擇,標志著該政策從“雙11”延伸到“618”;2015年8月,天貓宣布與迪卡儂、Timberland和Lafuma等20余家國際品牌簽署獨家合作協(xié)議,產品只能在天貓平臺獨家銷售,這意味著“二選一”行為不僅限于“雙11”、“618”等短暫性的節(jié)日時點,而是成了年度常態(tài)。
隨后京東向工商局實名舉報阿里進行商家“二選一”行為,最終促使《網絡促銷暫行規(guī)定》的出臺,明文規(guī)定禁止“二選一”行為。然而,相關法律的出臺卻依然未能阻止阿里繼續(xù)推行“二選一”行為。2017年6月,淘寶商家爆料阿里繼續(xù)要求商家進行“二選一”,并于同年7月被爆逼迫商家簽訂“獨家合作”協(xié)議。
更要引起關注的是,阿里巴巴的“二選一”已經從以往的明文傳達到如今的口頭傳達,從明令禁止到暗示執(zhí)行,從提前通知警告到事后直接處罰等。而且對商家的懲罰力度也正在逐漸加大,以前可能僅僅是在會場上進行撤會處理,現在則可能以降低搜索權限、流量劫持、數據接口減少進行威脅,商家?guī)缀鮿e無選擇。
救救“孩子”
如果沒有”二選一“,服飾品牌紛紛撤出京東確實讓人不懂:一方面,京東2016年財報數據顯示,京東全年凈收入高達2602億元,同比增長44%,實現扭虧為盈,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頗為亮眼;另一方面,這些從京東撤出的服飾品牌,在京東平臺的業(yè)績并不差,如今年1到8月,太平鳥、真維斯的業(yè)績同比增長分別為90%、40%,增速最快的GXG更是超過了120%。
在劉云看來,這些服飾品牌之所以選擇從京東撤店,還是因為自身的實力不夠強大:“如果你是耐克、李寧這些國內外的強勢品牌,就不會有電商平臺去逼迫你二選一,而是去選擇和你談判,盡量滿足你的需求。”
這意味著受到傷害最深的是那些中型品牌,一位業(yè)內人士對騰訊科技表示,現在在天貓的平臺上,最難受的就是這樣的商家:“一些垂直品類的小商家,商品不錯,如果細心經營,可能一年內的的銷量就能從幾千萬迅速到一兩個億,而以下線下的渠道商則差不多能夠做到三五個億,達到線下十分之一左右的體量。這些企業(yè)往往占據行業(yè)的百分比不足兩位數,正處于快速增長時期。”這時候,天貓就來了,談到這里,劉云也是一臉無奈:“那些參與二選一的店,往往都是正在快速增長的店,被天貓一打壓,傷害很大。”
而那些選擇和阿里獨家簽約的商家,其實日子也并不算好過。有資料顯示目前入住天貓的商戶,其總運營成本已經達到40%以上,其中廣告費占比15%-20%,物流費占比5%-8%,平臺傭金費占比5%,倉庫配貨費占比5%,人員工資占比10%,若按照50%的毛利計算,15%到20%的推廣費用已經是很正常,傳統(tǒng)企業(yè)辛辛苦苦一年做到2個億,其中4000萬就交給了入駐的平臺,基本上是給平臺打工。
在運營成本以外,入住平臺的賣家還要面臨平臺頻繁發(fā)動價格戰(zhàn)的危機。目前許多電商平臺都是通過大打價格戰(zhàn),達到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,從而獲得天使投資的青睞。平臺與平臺之間的相互競爭,商戶成為最終成為價格戰(zhàn)的買單者,拼價格、拼促銷、拼流量,讓入駐的商戶為配合平臺的運營需求,而不得不額外增加公司的運營成本。這意味著商家不得不通過惡性競爭的方式獲取用戶,進而帶來仿貨、假貨、刷單等行為盛行。依靠壓縮商家利益的方式看似帶動了電子商務的繁榮,但最終只會造成對商家的傷害,影響商家的再投入,讓企業(yè)陷入創(chuàng)新洼地。
在劉云看來,解決二選一的辦法還是要有固定的規(guī)則:“我們商家更希望看到的是各個平臺有各個平臺自己的合理固定規(guī)則,你不能天天改變。而且這個規(guī)則不應該是有導向性的,服務好我就愿意在你的平臺銷售,服務不好我們就不銷售,品牌方應該是一個被服務的對象而不應該是一個被打壓的對象,不能把品牌當做打擊競爭對手的工具。”
在采訪中,劉云多次對阿里巴巴的行為表示無奈:“本來你們(天貓)就是賺我們錢的,但是你們卻把對我們的服務變成了打壓,這是一個很可悲的事情。一些年銷售額幾億的公司的總裁被一個天貓小二教訓,不然你的位置可能就沒了。”
今年6月1日,努比亞宣布新機Z17在京東首發(fā),邀請京東3C事業(yè)部總裁胡勝利站臺,卻遭到天貓手機事業(yè)部總經理潘志勇攻擊,努比亞總經理倪飛隨后表態(tài):與各家都有合作。
但在未來,“與各家都有合作”的樸素經營理念在天貓操作下可能已成奢望,商家們未來也許只能跟一家電商平臺合作,這是何等的無奈。